您现在的位置: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所首页 > 研发平台 > 科研成果

实验室简介 科研团队 科研方向 科研成果 联系我们

2017年科研成果

2017年科研成果:

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从国家到省市层面针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要工作部署。2017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推动实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和约束各地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所承担了深圳市大鹏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研究项目,海陆统筹研究、系统化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科学完整评估了大鹏新区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并针对性提出生态文明改革发展建议。该项研究是我国首个根据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要求完成的区县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项目。

2. 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技术指南研究

研究所在学术界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需求,从无到有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科学合理、技术可行、普遍适用、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体系,领先全国开展“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研究”项目,并以深圳市下辖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资源资产角度为区域发展提供量化科学支持和决策支撑,推动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本成为区域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城市尺度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技术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研究

根据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研究所开展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研究,并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评估了西部新城水污染特征与影响条件,探讨不同绿色基础设施组合方式对西部新城水污染控制的作用,为珠海市提供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发展路径指引。

4. 城市废水再生的可持续景观研究

研究所以温岭尾水公园、渭柳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开展具有洪水适应、尾水净化、休闲健身、自然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基础设施综合价值研究,探究湿地公园规划集成与洪水相适应的自然湿地景观、雨洪管理与废水净化的城市海绵、城市水文化与市民水体验的休闲场所的效用路径,推动废水再生的可持续景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质单元。

5. 城市可食用景观的设计探索

可食用景观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和居民提供食物和多样生态服务,是符合我国时代需要的可持续景观实践。该研究根据中国当代可食用景观发展的国情背景,提出了可食用景观的基本设计策略,主要讨论了应对不同尺度与类型实践案例的重点设计途径,以及可食用景观为城市提供多样服务的可能性。

6. 咸阳渭河河滩湿地的水适应性设计研究

咸阳渭河河滩地整治是陕西渭河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研究所以科学分析评价为依据、以专业工程技术为支持,通过空间设计进行综合统筹的协同设计方法,融合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思路,以提升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综合价值为方向,完成了占地100公顷的湿地主体公园设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